北宋名臣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不阿而著称,后人敬称其为“包公”,庆历元年至三年(1041-1043)包公任职端州,在当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至今仍广泛流传于肇庆市端州区以及周边的高要市、鼎湖区。
包公任职端州一事见于《宋史》卷三一六之“包拯传”:“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围绕这段史实,端州当地百姓千百年来敷衍、传播着无以计数的包公传说。按照传说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对他清明廉洁、高尚品德的赞扬,如“掷砚化渚洲”传说;二是对他执法公正、断案如神的歌颂,如“包公锁蛟龙”“包公收妖”“包公为蟛蜞伸冤”“龙的珠宝”等传说;三是对他不畏权贵、为民请命的称许,如“包公巧破血衣案”“铁树开花”“填拐命”等传说。
端州时期的包公在当地民众的口头传承中,不断神化,被赋予了各种神奇的事迹。这些传说口耳相承,代代流传,其中有些被整理、编辑和出版成书籍,有的被改编成粤剧搬上舞台。在肇庆,至今仍有许多遗迹、遗址和纪念物等与包拯轶事典故和传说有关。如遗迹有龙顶岗包公井、米仓巷包公井以及七星岩包拯题字;遗址有包公曾工作过的端州州署,包公任职端州期间修建的广储仓、崧台驿、星岩书院、宝光寺、文昌宫,以及其他五口井等等;与包公有关的还有包公文化园、包公祠以及砚洲岛、黄布沙等。
包公端州传说既是包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端州地方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具有突出的民间文学和历史文化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包公在端州的传说逐渐湮没,包公端州传说濒临失传,有必要尽快加以保护。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北宋,包拯,包公传说,粤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