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山位于东莞市中南部,面积95平方公里,辖下23个村(社区),常住人口约3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5.26万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荔枝之乡、莞香原产地、家具名镇,先后获国家级生态乡镇、中国绿色名镇、国家卫生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等称号。
全国特色广场--大岭山广场
区位优越,是东莞南部重要交通枢纽。地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的核心轴及东莞市区、松山湖、滨海湾三大片区的中心节点上,是全市唯一同时与东莞市区、松山湖和深圳接壤的镇,地理区位优越,广深珠、莞深、常虎、龙大等高速均在镇内(旁)设有出口,107国道、厚大路、石大路横贯全镇,到虎门高铁站、宝安机场、白云机场十分便捷;规划建设中的轨道交通、莞番高速、环莞快速也将越境而过。
工业多元,家具产业的集群优势凸显。坚持工业立镇,形成了以家具、电子、印刷、化工为支柱的多元化工业体系,其中家具产业链尤为完整,有家具生产及配套企业超900家,涌现了元宗、富宝、富运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曾被喻为亚太地区最具规模的家具生产基地。另有规上工业企业33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1家、世界500强企业4家,随着拓斯达自动化设备、德普特电子等龙头高端制造企业相继进驻,产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环境优美,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东临松山湖,北靠同沙生态公园,西南依大岭山森林公园,形成了倚山傍湖的独特生态优势,有马山、更鼓楼、石洞等休闲风景区及大小水库10座,全镇森林覆盖率达43.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5平方米。人居环境和功能配套不断改善,有光大、碧桂园、万科、新世纪等龙头房地产项目,建成了体育公园等各类公园46个、“小山小湖”6个及美丽幸福村居7个,市民花园、图书馆、“天安人工智能小镇”连片更新改造等城市品质提升项目正加快推进中。
文化深厚,特别是东纵文化源远流长。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被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镇内建有广东省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专题博物馆——东纵纪念馆,“东纵精神”世代相传。莞香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鸡翅岭村莞香培植基地。大岭山荔枝优良,“大红糯”品种更获首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委的正确领导下,镇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1+1+9”工作部署和市“1+1+6”工作思路,聚焦实干、强化执行、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镇十七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
——我们千方百计稳实体、增动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4.4亿元,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8.9亿元,增长1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6亿元,增长9.5%;税收总额58.5亿元,增长13.1%;村组两级经营纯收入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在全国乡镇中排名提升至第38。强抓招商选资,新引进大族科技研发等超亿元项目12宗,协议投资总额155.5亿元。狠抓项目建设,3个续建市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13.8%,其中德普特智能穿戴项目建成达产、被评为市先进重大建设项目。常抓科技创新,高企总量增至222家,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提高至54.7%,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66.9%和99.6%、排名全市第7和第5。用心抓对企服务,分别投入1000万元和300万元支持设立莞企转贷专项扶持资金和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17家倍增试点企业完成年度倍增目标。
——我们集中精力推改革、促融合,发展格局不断优化。落实市直管镇体制改革,全面控停松山湖科学城规划控制范围内项目建设及审批工作,加快临松山湖9条村(社区)美丽村居整治和环境提升,启动“松山湖实验小学—大岭山镇第三小学”办学联盟,实现园镇公交一体化运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政务服务中心有1123个事项实现“一门式”办理、157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房税业务实现“一窗办理”,24小时办事大厅正式启用,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我们全力以赴优环境、提品质,城市承载力明显增强。坚持精心规划,形成“一心二轴三带四站五组团”空间格局规划,加快轨道R1线站点TOD、TID综合开发规划进度。坚持精致建设,图书馆、市民花园建成开放,“工改工”、连片更新等项目有序推进,2个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已启动。坚持精细管理,抓好“洁净城市”、“两违”治理、绿化景观提升等工作,被评为省园林城镇、省森林小镇。坚持精准治污,全镇水环境质量同比改善31.26%,空气中PM2.5年平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精心打响“一红二源三香”文化品牌,启动东纵红色文旅小镇项目概念策划,圆满举办女儿香文化艺术节、东莞绿色流行音乐节等活动赛事,《荔枝柴烧鹅》等4部作品在学习强国广东省乡村微视频大赛中获奖,城市文化辐射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我们全心全意惠民生、解民忧,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年投入约4.5亿元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各公办学校和幼儿园新建、改扩建进度不断加快,实现公办、普惠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50%和80%,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公办和民办学校学位补贴的人数占比超50%。大岭山医院转型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设施、服务得到全面升级,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强化底线民生保障,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98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强化就业帮扶和保障,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加大对口支援和帮扶力度,隆江镇、溪西镇10个对口帮扶省定贫困村共2452人已全部脱贫,云南昭通威信县已顺利摘帽。我镇被评为省2016—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突出贡献集体。
——我们一丝不苟防风险、保安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圆满完成国庆安保维稳任务,妥善处置“团贷网”等不稳定因素,打击“盗抢骗”、禁毒等8个公安单项工作在全市排名第1,被评为国家防邪示范镇、省“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单位。从严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时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生产安全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一年来,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高标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一以贯之纠治“四风”,狠抓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推动全镇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工作作风、执行能力全面加强。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来,面对严峻复杂的防疫形势,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防控总要求,在上级和镇委的坚强领导下,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一级响应,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细分多个专项工作组,严格落实“四早”要求,细划网格、精准排查、闭环管控,有效阻断疫情蔓延。我们坚决打好惠企扶企撑企“组合拳”,在加强服务指导、保障用工稳岗和防疫物资中持续加快企业、项目复工复产进度,在降低水电费用、减免物业租金和参保负担、强化融资帮扶上持续为企业“减负降压”,与企业共克时艰。我们因应疫情变化,在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强经济监测调度,成立镇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出资9889万元支持设立市镇保企业促复苏稳增长专项资金,着力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稳步推进复工复产、复业复市、复学复课等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加快恢复,4个优质项目、8个重大项目先后集中动工、签约,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动能加快成长,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去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今年疫情防控所取得的成绩,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是上级和镇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镇人民务实拼搏的结果。尤其在疫情期间,广大医务工作者“逆向”冲锋、日夜奋战,广大公安干警、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一线工作人员、志愿者和群众众志成城、同心抗“疫”,大家参与、捐款捐物,筑牢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在此,我代表大岭山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向所有支持和参与大岭山建设发展、抗击疫情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一是受疫情冲击,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和外贸风险增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二是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规模不够大、支撑力不够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处于爬坡越坎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仍任重道远。三是城市品质与先进地区、群众期盼仍有较大差距,城市的承载力、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短板亟须加快补齐,安全生产、污染治理、“两违”整治等工作力度有待加大。五是个别干部动真碰硬决心不够大、创新办法不够多、工作执行不够高效。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从严从实抓紧解决。
2020年工作安排
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虽然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但我们坚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有上级和镇委的科学统筹部署,有“三区”叠加重大机遇,有大岭山人民“团结一心、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不甘人后”的精气神,我们必定能闯过当前的难关,必定能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执行落实省“1+1+9”工作部署和市“1+1+6”工作思路,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抢抓“三区”叠加重大机遇,坚决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狠抓“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加快建设湾区制造业名镇、宜居魅力大岭山。
综合研判形势,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将在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狠抓“六稳”“六保”,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全力以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
一、坚持底线思维,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着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稳企业、稳经济。加强和完善经济监测调度联动机制,加大对政策实施、调度指令和企业诉求执行情况的督办力度,推动“六稳”“六保”任务落地见效。强化对企精准服务,对重点企业分级分类予以政策帮扶和资源配置,指导企业积极争取市镇“50亿元保企业促复苏稳增长”专项资金补助,进一步改善企业融资周转环境、帮助企业加大工业和技改投资力度;落实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等措施,加强银企融资对接服务,加快兑现各类奖补政策,真情实意为企业减负让利、纾困解难,确保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稳投资、促消费。落实“投资松绑30条”等政策措施,通过提速投资项目审批、指导企业争取3000亩市新增用地指标和投资扶持补贴等方式,为投资松绑减负。加快推动城市品质提升、水污染治理、交通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保障大族科技研发等6个市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2.5亿元,力争带动全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整合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特色农产等领域办好“乐享大岭山”等活动,持续推介各类促销主题、投放各类优惠补助、拓展营销带货渠道,加快消费复苏。积极引导重点商圈、街区从品牌集聚化、服务多样化、配套完善化、环境品质化上实施改造升级。
稳外贸、拓市场。密切关注中美贸易摩擦最新动向,强化预警监测应对。落实好“稳外贸20条”。加大涉外法律风险培训和咨询服务力度,提高企业防范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支持优质外资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市级瞪羚企业等,通过设立研发机构、开发新产品、创立自主品牌,实现做大做强。引导企业参加各类线上展会,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鼓励更多出口型企业通过深化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线上电商直播等模式转出口为内销,助力保订单抢订单拓市场。
二、坚持创新引领,全面提速产业体系升级,着力增强产业竞争力
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集聚。重点布局“五大产业组团”,打造大岭山现代产业发展新阵列。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目标,瞄准行业领军、“专精特新”等企业进行重点招商,力争引进重大产业项目15宗;集中精力专攻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设备等支柱优势产业“强心优链”,鼓励龙头企业发展专用芯片、研发高端材料和核心技术,加强上下游企业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切实增强产业链韧性。抓住疫情影响下部分落后产能加速腾退的契机,抓紧抓实土地收储整备、工业园区改造等工作,争取年内完成857.3亩土地收储整备和镇村工业园“工改工”700亩任务。
大力推进传统特色产业升级。坚持做精做优“大岭山家具”,选取一批龙头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支持企业建立设计、研发中心和企业总部;积极引导家具企业与大岭山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新材料、新技术在家具产业转化应用;以消费升级为方向,引导家具企业在品牌创建、设计创意、精深加工、服务提质等方面探索创新,加快高端化、精细化、多元化和个性化升级。
大力推进创新生态体系构建。深度参与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做好土地空间拓展、强化政策资金支持等文章,大力吸引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及孵化器等实体组织落户大岭山,助推大岭山制造业创新提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加快构建“百强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创新型企业培育梯队。
三、坚持以人为本,坚决办好每件民生实事,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
让群众享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强化兜底保障,实施困难家庭二次医疗救助,将困难家庭临时救助范围适度扩宽至常住居民,并将低保、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1060元、1590元和1696元,切实减轻困难群众生活、就医压力。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为失业人员、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等重点群体提供贴心的就业创业服务。加快敬老院二期工程进度,铺开居家养老“大配餐”服务。对我镇领取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的人员按年龄档次提高养老待遇。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先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等医生签约服务,以多元托养服务形式解决重度残疾人托养难问题。加大对妇女、儿童、青少年等群体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让群众享有更优质的教育医疗服务。全面实施教育扩容千日攻坚,稳步推进新风中学改扩建、中心小学分校、中心幼儿园分园等工程,争取年内完成第一幼儿园新建工程,可新增学前教育学位540个。多渠道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确保公办、普惠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超50%和80%。深化“中西医结合医院+社卫中心”医联体建设,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启动新社卫中心大楼土建工程,加快建设连平新站,实现全镇社卫机构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让群众享有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实施红色文化“七个一”计划,加快东纵红色文旅小镇项目规划建设,提升大岭山红色文化影响力和投射力。传承好莞香、荔枝柴烧鹅、米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深入挖掘和开发莞香、荔枝、客家、烧鹅等文化资源,精心设计和推广涵盖自然风光、美食、人文历史的大岭山特色文化活动和旅游路线。完善图书馆配套和服务,拓展村级图书馆服务点,推动智慧“书香”飘岭邑。推动公共体育馆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市民开放,开展公益体育培训、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国民体质监测等活动,带动全民健身运动。
让对口帮扶的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深化大岭山与威信县扶贫协作,持续在民生项目建设、产业合作、劳务输出等领域上加大援建、帮扶力度,巩固当地脱贫实效。加强对惠来县隆江镇、溪西镇10个省定贫困村的资金扶持,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措施落实,坚决杜绝返贫现象。注重在传统特色文化上挖潜、在产业转型提质上攻坚、在公共配套支持上倾斜,补齐镇内2个次发达村的发展短板。
四、坚持基层导向,持续加大社会治理力度,着力推进治理现代化
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有针对性地抓好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的疫情防控,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市民常态化做好个人防护,进一步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持续强化卫生应急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和应急处置演练。全面落实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提升医务人员工资待遇。
全面发力抓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启动“数字大岭山”建设,通过构建一张信息感知传输网络、建设一个城市综合指挥运营中心、部署四个应用基础平台、支撑N个特色行业协同应用和综合智能应用,建立四横三纵“数字政府”服务架构,在整合共享政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基层综合治理三级运行管控架构,逐步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网格化、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水平。构建以村(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驱动、以社会工作为手段、以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四社联动”治理体系,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毫不放松抓好治安防控、安全生产等工作。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对“两抢”、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建立“1+10”基层警务运行机制,推进以“四智”为代表的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建设,完善“慧眼”视频防控系统,构建立体化、智慧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对消防、有限空间、建筑、交通、森林防火等重点领域整治力度,抓好食药、特种设备等领域风险防范,做好电梯安全监管、气象服务,坚决防范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五、坚持品质取胜,聚焦宜居魅力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吸引力
优化规划布局,打造城市新形象展示区。以“一心二轴三带四站五组团”为引领,高水平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转型蝶变,将新城市中心作为展示“宜居魅力大岭山”形象“新窗口”,加快推动轨道R1线大岭山站TOD综合开发和“15分钟优质生活圈”建设,以功能复合、站城融合、生态宜居为目标,打造集综合交通、多元服务、低碳生活于一体的城市新空间;依托轨道R1线大岭山东站TOD开发,建设核心商贸综合、高端产业研发、生活住宅和产城融合四大区域,打造大岭山高品质产城融合示范区、松岭创新科技产业服务新平台;完善大岭山北站TID综合体概念方案,以“轨道+社区”理念,打造大岭山北部区域综合性地标项目。
升级功能配套,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打好品质交通千日攻坚战,配合做好轨道R1线站点建设,加快推进莞长路—连马路口节点改造,打通东华南路等松山湖功能区“断头路”,强化与周边地区交通的快速衔接;优化镇内交通出行环境,新增及完善一批电子警察监测系统、交通信号灯、停车位等设备设施,加快推进建设路(金桔段)建设。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村旧供水管网改造等工作,完善城市基础配套。
加码更新改造,全面重塑城市肌理。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加快大片美村660亩、太公岭东部480亩和西部215亩等连片改造项目进度,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场、连平等4个村(社区)更新单元项目,改善人居环境。严厉打击超建抢建行为,确保完成全年违建治理任务125万平方米。规范农民安居房建设、审批、监管全流程管理,推动农村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深化精细管理,营造干净有序环境。全力抓好“国家卫生镇”复审迎检工作。实行城市精细化管理第三方考核评价,倒逼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常态化开展“洁净城市”“行走大岭山”专项行动,把环境卫生管理做实做细做到位。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或升级改造19座公厕,优化公厕日常保洁和管理服务,做到“提升一座、管好一座”。打好交通“治堵”组合拳,实行铁骑、摩托小分队快速处理轻微事故机制,推广“交通事故e处理”,严厉打击机动车乱停乱放等行为,构建安全、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
六、坚持绿色发展,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着力擦亮生态底色
全面治理水环境污染。集中精力攻坚樟村断面综合治理,加快新建287.42公里截污管网,实施19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学校雨污分流工程,逐步优化污水收集系统。推进大塘加油站排渠、龙江河等17条重点河涌综合整治,尽快摆脱“黑臭”标签。全面落实“一河一策”“一河一台账”“一河一评估”治理机制,完成26条河涌清违清障工作,确保河涌长治久清。
全面治理大气、固废等污染。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102个市级VOCs重点监管企业的“一企一策”综合整治,开展汽修企业、干洗行业VOCs和餐饮油烟等综合整治,精准打击新增、反弹的“散乱污”企业,完成22个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确保辖区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少于91%。加强固体废物综合监管,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处置行为。
全面筑牢城市生态屏障。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抓好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确保饮用水安全。以同沙湿地、大岭山森林等生态资源为依托,以东纵、莞香、客家、荔枝等文化资源为特色,以东纵红色文旅小镇、莞香小镇等项目为载体,打造同沙生态融合带、森林公园品质带,形成极具大岭山特色的两大城市“绿心”和生态屏障。完善公园、广场、道路等生态绿地系统,提升城市绿化品位。
七、坚持镇村融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补齐“三农”短板
激活乡村经济。坚持由镇统筹村组两级抓招商、拓空间,支持鼓励村级工业园“工改工”更新改造、老旧物业提档升级,吸引一批优质企业入驻。引导村组盘活集体盈余资金通过信托、入股等方式投向市、镇重点项目和成长型企业,促进投资项目扩面、增量。以发展旅游农业、观光农业和体验农业等新业态为重点,开发培育农业主题公园、生态农业园、家庭农场等项目。大力培植“岭丰糯”“先进丰”等优品荔枝,依托各类电商平台,拓展“岭荔”销售渠道、做优“岭荔”品牌。
刷新乡村颜值。支持鸡翅岭和水朗创建市特色精品示范村,加快推进旧飞鹅和新塘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美丽乡村。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升级一批村道、整治一批交通堵点、规划一批停车位。深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城市“六乱”等整治工作,巩固“干净洁净村”全覆盖成效。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规划建设镇中心区和1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加快6个垃圾压缩站新建、改造和1个垃圾中转站升级进度,推动农村生活垃圾高效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改进乡村治理。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以专业法律顾问团队服务农村发展、满足村民法律需求。深化省“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完善和推广村规民约,倡导讲卫生、勤清洁、不吃生食、不吃野生动物等生活习惯,不断培育文明乡风。强化村卫生站、村医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八、坚持实干导向,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政府各项工作,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贯彻落实,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审计监督,严肃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增长,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持续深化响应型政府建设。依托12345政府服务热线、政务网互动交流等平台,对群众咨询、求助、投诉及意见建议进行快速响应、科学分派、妥善处置、及时反馈。完善党政机关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妥善高效解决群众紧急求助事项。积极面向社会各界征集对政府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重大事项等意见建议。完善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机制,加大领导督办领办力度,提高建议办理质量。
持续深化数字政府建设。优化镇政务服务中心配套,完成大厅加建工程,将服务窗口增至96个,充分整合拓展政务服务事项,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树立“零跑腿”“只跑一次”服务理念,落实“一件事”一次办专项改革。推动莞家政务自助终端机覆盖各村(社区),实现高频民生事项就近24小时自助办理。全面推广“电子证照”应用,推行供水、供电、燃气等市政业务服务网上“一键报装”。
持续深化法治型政府建设。深化对行政权力清单、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配置等领域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安全生产、食药安全、城市管理、交通、环境等领域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健全信访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机制,筑牢预防化解矛盾纠纷防线。
越是艰险越向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和镇委的坚强领导下,与全镇人民一道,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尽锐出战、迎难而上、拼搏实干,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为建设“湾区制造业名镇、宜居魅力大岭山”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