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爱培科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01月07日,注册地位于
广东省东莞市谢岗镇谢曹路780号18号楼,法定代表人为俞正中。经营范围包括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家庭消费设备、智能家庭安防设备、智能车载设备、通信设备、玩具、照相机、智能识别设备、信息安全设备、通信终端设备、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互联网数据服务;软件开发;机械设备租赁;自有物业租赁;货物或技术进出口(国家禁止或涉及行政审批的货物和技术进出口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延伸阅读:
赵林村简介
赵林村近年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外资企业,鼓励发展自有技术和自主品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先后办起60多家企业,在工业的带动下,赵林村集体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同时还积极发展商贸、
物流等其他行业的企业,市村级集体经济每年都有递增。
在市委和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赵林村全体干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为切入点,围绕建设“新农村”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扎实开展,以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貌、培育新农民、塑造新村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新路子。目前,赵林村已成为谢岗镇内居住舒适,管理完善,环境优美的成熟村。
位置 赵林村位于谢岗镇中心区西北部。东与谢岗村接壤,东北与
惠州市沥林镇相连,西北与桥头镇相邻,西与稔子园村交界,南与樟木头镇毗邻。谢(岗)常(平)公路从村境南部横穿而过。
境域面积 赵林村呈不规则形状分布。东起谢岗村龙牙陂始,西至稔子园村大冚,东西宽约1.4公里,南从樟木头镇赤山始,北至桥头镇鲫鱼角,南北长约5公里,总面积7.1平方公里,占谢岗镇总面积的6.89%。
建置隶属 明代,赵林属东莞县归城乡。清初属归城乡第五都,乾隆十九年(1754年)属京山司第五都。民国时期,属第三区大同乡。新中国建立初期属第七区赵林乡,1953年7月属第九区赵林乡,1957年12月,属桥头区谢岗大乡。1958年10月,赵林、曹乐合并成立赵曹生产大队,属樟木头人民公社管辖。1959年初,在赵曹生产大队区域设立赵曹农场,属樟木头人民公社管辖。1959年10月,属樟木头人民公社赵曹农场。1961年6月,属谢岗人民公社赵林生产大队。1983年8月,属谢岗区赵林乡。1986年11月,属谢岗镇赵林管理区。1999年8月,赵林管理区改称为赵林村民委员会,下设7个村民小组,至2015年12月未变。
立村沿革 赵林村建立于元朝延祐二年(1315年),最早由赵氏居住。元末,赵氏先祖从福建辗转东莞谢岗迁此。至2015年已有700年历史,赵氏已繁衍25代。
姓氏人口 迁入最早的是赵氏,后罗、谢等姓氏相继迁入。新中国建立初期,赵林有人口200户1200多人。至2015年,村内户籍人口共有姓氏70个,包括嫁过来的媳妇在内。其中赵姓人数最多为1277人,其次是罗姓98人,其余姓氏以人数排序分别是谢、黄、杨、陈、朱、李等。
20世纪50年代初,赵林村有人口200户1200多人。之后,受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部分人外出谋生或外逃香港,人口有所减少。1982年,赵林有人口1438人。2015年,户籍人口上升为1784人,其中男870人,女914人。其间,随工商业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涌入赵林务工或经商,至2015年12月,赵林有外来人口7380人。
民居 新中国建立前,赵林村聚落民房多为泥砖瓦面平房。新中国建立后,民房多改为青砖混土结构。20世纪80年代,民房多改建为一、二层的楼房。2000年以来,村民多将旧房改造为三、四层的楼宇,除自用外,大部分出租给外来人员居住或开商店之用。其间,部分村民在谢岗新区或邻近的樟木头、常平镇购房居住,旧房全部租给外来人员。
农业 新中国建立前,赵林以农业经济为主,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甘蔗、荔枝、蔬菜、龙眼等。长时期以来,由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作物产量很低。加之水涝干旱,十年九不收。20世纪50年代初,全村有耕地面积5000亩(含水田2000亩、旱田3000亩)。亩产一造年均125公斤。60年代,全村有耕地面积5000亩(含水田2000亩、旱田3000亩)。亩产一造年均200公斤。之后,通过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进行耕作制度改革以及生产结构调整,粮食产量虽有所提高,但受“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影响,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幅度不大。1980年冬,谢岗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激发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增,年均亩产提高到800公斤(两造)。2005年以来,随谢岗工商业发展,村耕地面积大量减少。至2015年,全村有菜地850亩,年产12225吨。有果林200亩,年产525吨。有鱼塘1200亩,年产5000吨。
工业 新中国建立前,赵林有手工业作坊10个,其中榨糖2个,榨油2个,豆腐店1个,木工作坊4个,竹制品1个。新中国建立后,手工业作坊逐渐停办。1985年,村引进第一家外资企业——赵林针织厂,老板是香港商人,该厂有员工200多人,主要产品有毛衣、毛衫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建成赵林工业区,该区面积达200多亩,相继引进企业15多家。2015年底,全村共有工业企业79家,主要产品有五金制品、电子、模具、食品、家私等。
商业 新中国建立前,赵林村有小杂货店2个,主要经营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公私合营,小摊贩被取消。20世纪60年代,谢岗公社供销社在赵林设立代销店1个,主要经营日常生活用品和饮食材料、生产用具。80年代初,国家对商业实行搞活
政策,村设有杂货店10多间,小饭馆5个。2002年,全村商业网点有百货、日照、五金、照相、理发、医药、银行、电信等。2015年,村投资兴建农贸市场2个,大型超市1个,共计占地面积为1800平方米。至2015年,全村有大型超市1家,各类店铺180家。
人民生活 新中国建立前,赵林村民收入很低,人年均不到百元。20世纪60年代,赵林生产大队劳动日分值约1.10元,最低为0.08元,人年均收入约10元。人均分配口粮年约180斤左右。改革开放后,随赵林工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村集体收入689万元,人年均收入4255元。至2014年底,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达到约1.54亿元。2015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253万元,人均年收入7739元。2015年,全村共有小汽车300辆,年均每百户75辆。
教育 民国期间,赵林有私塾1间,学生有5—6名。新中国建立后,1952年,东莞县对全县小学的布局进行调整,赵林小学设立6个教学班,教师6人,在校学生120人。改革开放后,镇政府及村委会(管理区)加大对教育的投入,1986年,投资110万元重建赵林小学,建成2栋标准楼房校舍,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1995年,赵林管理区集资30万元建成全镇第一间村级
幼儿园——赵林幼儿园。该园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有幼师2人,幼儿40人。2008年,谢岗镇实行教育体制改革,赵林村的学生集中到谢岗镇中心小学就读。到2015年,全村有幼儿园1间,在园幼儿250人。从2000年至2015年,全村相继有166学生考入大学,其中本科生70人,专科生96人。
文化体育 新中国建立前,赵林有粤剧社1个,有演职员20多人,该社地点在祠堂内,配有乐器和服装,可演出成套剧目,经常受邻近村、镇等地邀请演出;有舞麒麟队1个,有队员30人。另外,村民还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日举行游会活动。新中国建立后,粤剧社、舞麒麟在1953年左右解散,游会活动亦随之消失。“文化大革命”中,赵林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20世纪70年代初解散。改革开放后,村民的文化体育活动有了较大发展。到2015年,村内有图书室1个,展览室、文化娱乐室、老人文化活动中心各1个。
文物古迹 赵林村有约建于至治元年(1321年)的龙溪古庙,后两次重修;有建于清乾隆初(1736年)的赵曹高公祠,1989年群众集资重修;有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的洪郁公祠,1993年由村民集资进行整体修缮。
人物 新中国建立后,赵林村有曾任谢岗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主任的赵进宁;有曾任
广东商业厅人事处处长的赵逢春;有曾任深圳市福田区人大党委、财经委主任赵锦铭;有曾任广东南方航空公司地勤处副处长的赵伟强。
荣誉 1998年,赵林管理区被东莞市人民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文明村”称号;1997年至2000年,赵林被东莞市人民政府授予“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