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全
日期:2020-02-14 15:22:43
点击: 作者/来源:粤港澳网
会员收藏:
加入收藏
摘要:文章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化遗产,特别推荐:广府饮茶习俗、仁威庙北帝诞、南沙水乡婚俗、舞火龙、洪圣诞、添丁上灯习俗、南沙妈祖信俗、掷彩门、花都元宵灯会、等。
广府饮茶习俗,是指产生、发展并流行于广州地区,并辐射珠江三角洲、港澳地区和海外广府文化区的一系列以饮早茶为核心的生活习俗。随着清咸丰同治年间,现代茶楼前身“一厘馆”“二厘馆”的出现,广府饮茶习俗渐成风气。人们上茶楼饮茶,配以点心,丰则美点香糕,简则“一盅两件”。目前广州茶楼业十分兴盛,有名的茶楼有陶陶居、莲香楼、荣华楼、广州酒家、泮溪酒家等,广式茶点十分精美,品种达上千种。此外,还形成问位点茶、斟茶礼节、行“叩茶礼”、揭盖续水、点心单盖印等茶礼及习俗。广府饮茶习俗在我国饮食文化体系中独树一帜,是广府文化主要表现形式。
仁威庙北帝诞
荔湾区的仁威庙始建于宋代,是一座供奉北帝的道教庙宇。仁威庙北帝诞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其起源与北帝崇拜和仁威祖庙密切相关。诞会期间,举办各种祀神庆典活动,仪式主要包括赴庙拜祭、贺寿开筵、演戏酬神、北帝巡游等。农历三月初三,自子夜起,荔湾区泮塘乡民和信众们前往仁威庙参拜北帝。醒狮队一早去仁威庙磕拜北帝神像,然后泮塘乡民抬出北帝神像,一路游行庆祝。北帝诞融民间俗信与娱乐为一体,寄托了人们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随着城市化进程,泮塘村改造,北帝诞面临失传的危险。
南沙水乡婚俗
南沙河涌密布,形成了独特的水乡婚俗。清代,疍家人就有着以唱歌作为青年男女择偶手段的习俗。南沙水乡婚俗沿袭了趟火盆、不踩门槛、女家三朝回门的习俗,还有咸水歌表演、花艇迎亲等水乡特色。水乡人家一般择个良辰吉日,女家在娘家前一天由姐妹与新娘喊“四句”辞别父母、兄姐,次日出阁,新郎就划着有篷的小船,挑个礼盒,在亲朋的簇拥下去迎亲。女方由姐妹帮忙,担些简单嫁妆送到船边,然后上船到夫家行礼。疍民上岸定居后,南沙水乡婚俗也逐渐演变,但其核心的婚嫁仪式仍反映了水乡文化特色。
南沙水乡婚俗
南沙河涌密布,形成了独特的水乡婚俗。清代,疍家人就有着以唱歌作为青年男女择偶手段的习俗。南沙水乡婚俗沿袭了趟火盆、不踩门槛、女家三朝回门的习俗,还有咸水歌表演、花艇迎亲等水乡特色。水乡人家一般择个良辰吉日,女家在娘家前一天由姐妹与新娘喊“四句”辞别父母、兄姐,次日出阁,新郎就划着有篷的小船,挑个礼盒,在亲朋的簇拥下去迎亲。女方由姐妹帮忙,担些简单嫁妆送到船边,然后上船到夫家行礼。疍民上岸定居后,南沙水乡婚俗也逐渐演变,但其核心的婚嫁仪式仍反映了水乡文化特色。
舞火龙
舞火龙习俗是白云区传统的中秋习俗,群众基础深厚。其来源一说与刘伯温号召百姓舞火龙起义驱赶元兵有关,一说与清咸丰年间村民以舞火龙驱赶蝗虫有关。目前,在白云区江高镇、均禾街、白云湖街及周边地区每年中秋节都开展舞火龙活动。每逢中秋前日,村民用竹篾、榕树、草藤等扎制成一条长龙。在中秋节傍晚,村里的舞龙者将长龙抬到祠堂,点燃香火并插满龙身,举行隆重的舞火龙仪式。之后火龙出巡,舞龙珠者前后倒走,左转右跳,引动龙头摆动龙尾,游街过巷。村民拜祭火龙,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洪圣诞
土华洪圣诞又称“小波罗诞”、“土华菩萨行乡”。据记载,海珠区土华村洪圣古庙建于明永乐年间,是供奉南海神洪圣爷的古庙,迄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古庙建成以来的每年二月初九,村民便组织大型的洪圣诞庆典活动。活动以洪圣庙为核心,以土华村为行乡场地,包括行乡前、行乡、行乡后三个阶段,集巡游、美食、民俗拜祭于一体,每年都有上万群众参与,热闹非凡。打醮、舞狮、舞龙、斋宴、烧幽等仪式活动有着明显的岭南文化特色。
添丁上灯习俗
从化挂花灯(即上灯)习俗始于明末清初,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粤语中“灯”与“丁”同音,上灯意为“添丁”。以前每当老百姓家里生了男孩,就会在春节元宵或中秋节期间挂花灯,称为“上灯”。习俗仪式包括放灯绳、选灯、迎灯、上灯、暖灯、化灯(也称圆灯)六个环节,其间还有客家锣鼓、舞龙狮、祭祖、饮灯酒等活动。彩灯都是特制的,灯架用竹篾扎架,彩纸作面。彩灯集扎作、编织、民间绘画、剪纸、书法、诗词于一体,彩灯制作者均为本地巧手。
南沙妈祖信俗
粤与闽连疆,是妈祖信仰重要的传播地。自宋代始,妈祖信仰就开始随闽人入粤。广东沿海及海岛陆续兴建了天后宫或妈祖神祠,祭祀妈祖。每年农历3月23日妈祖诞期间,民众到天后宫朝拜进香者络绎不绝,形成了以南沙妈祖祭祀为核心的民俗文化圈,集中反映了妈祖文化在广东的传播。南沙妈祖信俗是在福建妈祖信俗的基础上融合南沙地域文化而形成的,包括搭炷夜香、祭祀仪式、乐舞、演粤剧、妈祖巡游等内容。南沙妈祖信俗是当地人民俗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沟通闽台粤港澳妈祖信众的重要桥梁。
掷彩门
掷彩门是从化富有特色的民间喜庆活动,是从化人民祈盼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体现。从化流溪河两岸乡村是保存这种传统的广州年俗喜庆节目最齐全的地区,闹彩门活动一直从明清年间流传至今。“彩门”寓意着“彩数”、“好彩”,意即好运气、吉祥之兆。每年正月元宵前后,从化各处乡村皆举行掷彩门活动,亲戚朋友和邻村群众也前来观赏。以往的彩门是用竹编纸糊而成,周围缠上导火线,装上小起火、小车乙、小飞鼠、小柳花等。而现在的“彩门”则是装满各式烟花和炮竹的花篮,色彩斑斓,十分好看。
花都元宵灯会
花都元宵灯会一般在元宵节前后举行,共有“千岁宴”、赞灯、投灯、游灯、送灯等5个程序,以炭步镇水口村为代表。正月十五晚上各家各户和祠堂庙宇门口都悬挂灯笼,造型各异,色彩多样。投灯时,每盏灯笼都赋予吉祥如意的名称,如观音赐福灯、五福临门灯、福星高照灯等,配以寓意吉祥的打油诗,以“灯”喻“丁”,投“灯”得“丁”,寓意灯主添丁发财,家业兴旺。投灯后进行游灯,村中男女老少个个手持各式各样灯笼,游走于屋宅巷道、村路田间。通过热闹的元宵灯会,来表达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生活幸福等美好愿景。
横沙会
相传从清朝道光年间开始,黄埔横沙会便成为横沙村最隆重的节庆日。这天是村民信奉的三娘菩萨的诞生日,村民们都要到三娘菩萨庙中祈福许愿。以罗、莫、下沙村为“三镜”,信奉三娘菩萨,以朱、黎、梁、冯、叶、隔塘朱作为“四社”,信奉四娘菩萨。每年的横沙会日,“三镜”、“四社”便由各自的族长蓍老组织本姓氏的青壮年排行列队抬着菩萨在村中的主要大街上游行,请来戏班唱大戏助兴,大戏一般要唱上三晚。此外,村民家家户户包粽子,狮子队也舞狮子以示庆祝,全村洋溢着一片欢乐的气氛。
沙亭龙船乸崇拜
番禺地处水网之区,船曾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舟语》中对沙亭龙船有详细记载:“此船青面独角,无须,快捷异常,因无须而被称为龙船乸。”龙船乸崇拜习俗包括起龙、请龙船头、采青、探亲、拜祖、竞渡、埋龙等仪式。沙亭龙船乸崇拜展示了番禺早期文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体现了番禺人民的智慧与力量的勇敢意识和团结奋进的精神。
黄大仙祠庙会
黄大仙在民间又称药仙,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是黄大仙治病救人的传说和赠医施药的济世善举。黄大仙信仰遍及港、澳、台、东南亚、欧美等地。广州黄大仙祠位于荔湾区芳村花地大凼尾,是岭南第一间供奉黄大仙的道观。清末民初时黄大仙祠香火十分鼎盛,珠江三角洲的南海、顺德等地不少善男信女来此求神上香。庙会在每年春节初一至初七期间举行。1999年重建后的黄大仙祠对外开放,每年都举行庙会活动,来自道教名山的道长们在吉时进行贺诞祈福法事,吸引了不少信众参加。
粤剧八和祖师诞
粤剧八和祖师诞即华光诞,据传华光为火神,过去粤剧下乡演戏要搭戏棚,戏棚乃竹木所搭,易于失火,故演戏前首先拜祭华光,以求保佑。清光绪年间,邝新华创建八和会馆后,开始在八和会馆内供奉华光师傅像,每年逢华光诞(农历九月廿八),粤剧艺人在此举行大型祭祀活动。活动费用多由粤剧艺人集资,祭祀用品有常用的烧猪、香烛、生果等。祭祀时由艺人吹奏寓意团结的“封相锣鼓”助兴。仪式结束后,参加祭祀的全体艺人集中聚餐,交流、沟通。
畲族拜祖公图
增城畬族村民自明代迁入以来,就藏有一幅珍贵的祖图(图腾),图中显示他们的祖先是个狗头王(狗头人身)。畬族人对自己的先祖盘古王(“盘古”即“盘瓠”)无比崇拜,他们世代珍藏祖图,由族中最尊长的长者保管,每年只在年初一拿出来供族人瞻仰,不得外传。每年有两次祭祖仪式:一次是年初一, 另一次是每年七月十四。族人严格遵从祖训,不偷不抢不做坏事。今天,畬村与其他地方一样,生活逐渐步入了现代化,尽管时代在变,他们的信仰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玉岩诞
玉岩诞距今已有780多年的历史,于每年农历五月二十祭拜萝岗钟姓始祖钟玉岩,是典型的祖先崇拜,举办的地点在“玉岩书院”,祭祀活动有文会、水果比赛等。这些本来与祭拜祖先没有联系,但在玉岩诞中却是主要的祭拜内容,几百年来,逐渐演变为颇具当地特色的民俗。诞日期间,钟姓子孙在吟诗作对相互切磋之中,缅怀先人的高风亮节,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水果比赛的组织、场面、规模都颇为壮观。
波罗诞
“波罗诞”又称南海神诞、南海波罗诞,是现今我国唯一对海神进行祭祀的活动。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是古代帝皇祭海的场所。南宋时,波罗诞已有“居人空巷出,去赛海神祠”的盛况,明代之后波罗诞变成民众祭祀、会亲、自娱自乐的民间活动。每年农历二月十一日至十三日,为海神诞期,许多民众都前来南海神庙“游波罗”。波罗诞的民俗活动包括水上庆会、四乡会景(即五子朝王)、化妆巡游、龙狮相会、飘色表演、大戏杂耍、龙舟盛会、文人雅集、“万花舆”、花朝节等,还有波罗鸡、波罗粽、波罗符等特色产品,异彩纷呈。
盘古王诞
花都盘古王诞是汉族盘古崇拜与瑶族盘瓠崇拜在岭南的融合。每年农历八月十二日为盘古王诞日,整个诞庆活动持续四天四夜。活动期间除祭拜仪式外,还有大戏(粤剧)演出、闹花灯、醒狮表演等。盘古王诞与瑶族“盘王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反映了古老的瑶族盘瓠崇拜和社祭文化,承载着许多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早期岭南地区的民族交流与融合状况。
扒龙舟
扒龙舟是一种与端午节相联系的传统水乡民俗。明清时,广东官方和民间的端午节赛龙舟活动已很普遍。1994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把端午节定为龙舟节。目前,民间传统的扒龙舟活动主要在广州天河区、荔湾区、海珠区、番禺区、增城区、黄埔区等地流传。广州扒龙舟习俗主要包括有起龙、采青、趁景、斗标、吃龙船饭、送龙等,龙舟用柚木或坤甸木造成,长约20-30米,包括龙头和龙尾,并备有锣、鼓、彩旗、罗伞等。广州扒龙舟有着强烈的宗族色彩,贯穿着龙崇拜和北帝信仰,特色鲜明。
乞巧节
乞巧节是富有民族传统韵味的女性节日,起于汉代。广州的乞巧节更具有特色,七夕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把准备好的各式物品如古董珍玩、鲜花、时果以及脂粉等摆放在厅堂的八仙台上,焚香点烛,对空跪拜,并手执彩线对着灯影穿针比巧。广州乞巧节仪式包括摆巧、拜仙、乞巧、吃七娘饭、看七娘戏等诸多内容,是目前国内乞巧习俗保留完整和特色鲜明的地区,尤以天河区珠村和黄埔区横沙、文冲、茅岗等传统村落最具代表性。
生菜会
生菜会是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主要流行于广州及其近郊。广州话“生菜”与“生财”谐音,故有“迎春日,啖生菜”的习俗,明代以前已有。早期生菜会多与观音诞联系在一起,后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各乡镇举办生菜会的日期、地点、仪式及活动内容都有变化与侧重,基本活动内容包括求“观音开库”、醒狮祭拜、抢炮头、摸螺摸蚬、醒狮表演等。民众还会通过购置生菜、吃生菜包、食生菜席等方式进行祈福,会期还有多种曲艺表演和商贸买卖活动。
番禺水色
源自唐宋时期的番禺水色是水上戏剧表演与本地民间信仰结合的一种迎神赛会活动,体现出岭南地区特有的以祠堂为中心的宗族和以民间神庙为中心的祭祀组织状况。表演活动是以木筏为载体,以戏剧或民间传说故事为主要内容,主要流行于番禺区市桥镇、沙湾镇等地。结合了戏剧、绘画、杂技、造型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生动有趣,景从水中生,色在水上浮,从而使观众感觉妙趣横生,浮想联翩。
沙湾飘色
飘色是一种综合运用材料、力学、音乐、装饰工艺,以色柜为展示舞台,以人物造型为表现形式,以故事传说为主要内容,以沿街巡游为主要表演样式的一种民间艺术活动,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在广州,比较著名的有沙湾飘色、潭山飘色等。其中,沙湾飘色起源于明代中叶至晚明时期,其产生发展与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有很深的渊源,是北帝诞迎神赛会队列中的一队;而潭山飘色则是依托潭山娘妈庙和娘妈诞(即天后诞)以及冈尾十八乡洪圣王(即南海神)出会。色梗设计制作是飘色的关键环节,其形状既吻合故事情节,又能承托重量,并通过巧妙的连接使之伪装无形;色仔娇小玲珑、服装艳丽、人物扮相俊俏,给人以奇、美的艺术享受。
岭南罗氏妇科诊法
岭南罗氏妇科诊法是针对岭南地区的地理气候及岭南妇女的体质特点使用岭南特有的南药而形成的岭南妇科特有的诊法。岭南罗氏妇科诊法发源于清末,内容丰富,疗法奇特,包括:首重望诊别阴阳;善用南药,补而不燥愈妇人;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活血散结,攻补兼施除癥瘕。岭南罗氏妇科诊法研制了助孕丸、橘荔散结片、罗氏内异方等院内制剂,临床使用数十年,价廉效佳,极大地推动了岭南医学的发展。
乞巧节
乞巧节是富有民族传统韵味的女性节日,起于汉代。广州的乞巧节更具有特色,七夕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把准备好的各式物品如古董珍玩、鲜花、时果以及脂粉等摆放在厅堂的八仙台上,焚香点烛,对空跪拜,并手执彩线对着灯影穿针比巧。广州乞巧节仪式包括摆巧、拜仙、乞巧、吃七娘饭、看七娘戏等诸多内容,是目前国内乞巧习俗保留完整和特色鲜明的地区,尤以天河区珠村和黄埔区横沙、文冲、茅岗等传统村落最具代表性。
生菜会
生菜会是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主要流行于广州及其近郊。广州话“生菜”与“生财”谐音,故有“迎春日,啖生菜”的习俗,明代以前已有。早期生菜会多与观音诞联系在一起,后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各乡镇举办生菜会的日期、地点、仪式及活动内容都有变化与侧重,基本活动内容包括求“观音开库”、醒狮祭拜、抢炮头、摸螺摸蚬、醒狮表演等。民众还会通过购置生菜、吃生菜包、食生菜席等方式进行祈福,会期还有多种曲艺表演和商贸买卖活动。
番禺水色
源自唐宋时期的番禺水色是水上戏剧表演与本地民间信仰结合的一种迎神赛会活动,体现出岭南地区特有的以祠堂为中心的宗族和以民间神庙为中心的祭祀组织状况。表演活动是以木筏为载体,以戏剧或民间传说故事为主要内容,主要流行于番禺区市桥镇、沙湾镇等地。结合了戏剧、绘画、杂技、造型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生动有趣,景从水中生,色在水上浮,从而使观众感觉妙趣横生,浮想联翩。
沙湾飘色
飘色是一种综合运用材料、力学、音乐、装饰工艺,以色柜为展示舞台,以人物造型为表现形式,以故事传说为主要内容,以沿街巡游为主要表演样式的一种民间艺术活动,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在广州,比较著名的有沙湾飘色、潭山飘色等。其中,沙湾飘色起源于明代中叶至晚明时期,其产生发展与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有很深的渊源,是北帝诞迎神赛会队列中的一队;而潭山飘色则是依托潭山娘妈庙和娘妈诞(即天后诞)以及冈尾十八乡洪圣王(即南海神)出会。色梗设计制作是飘色的关键环节,其形状既吻合故事情节,又能承托重量,并通过巧妙的连接使之伪装无形;色仔娇小玲珑、服装艳丽、人物扮相俊俏,给人以奇、美的艺术享受。
岭南罗氏妇科诊法
岭南罗氏妇科诊法是针对岭南地区的地理气候及岭南妇女的体质特点使用岭南特有的南药而形成的岭南妇科特有的诊法。岭南罗氏妇科诊法发源于清末,内容丰富,疗法奇特,包括:首重望诊别阴阳;善用南药,补而不燥愈妇人;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活血散结,攻补兼施除癥瘕。岭南罗氏妇科诊法研制了助孕丸、橘荔散结片、罗氏内异方等院内制剂,临床使用数十年,价廉效佳,极大地推动了岭南医学的发展。
最新建设项目推荐
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粤港澳湾区生态环境智汇园项目总投资2.9亿元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养老渐成新趋势
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级工程 狮子洋通道项目
2024年1-10月东莞市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2024年1-9月东莞市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2024年1-10月广州市重点项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