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信息 |
备案项目编号 |
2012-440705-04-01-800381 |
项目名称 |
样讲新会陈皮产业文化旅游项目 |
项目所在地 |
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文楼村文楼小学 |
项目总投资 |
5050.0万元 |
项目规模及内容 |
项目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陈皮文化展览馆,民宿,新会柑种植园,将项目打造成新会柑种植和陈皮文化推广的观光旅游项目。 |
建设单位 |
江门市新会区样讲柑普茶有限公司 |
备案机关 |
新会区发展和改革局 |
备案申报日期 |
2020年12月14日 |
复核通过日期 |
2020年12月17日 |
项目起止年限 |
2020年12月01日 - 2021年03月01日 |
项目当前状态 |
办结(通过) |
公司介绍:
江门市新会区样讲柑普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0月24日,注册地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圩镇人民街,法定代表人为李样讲。经营范围包括生产、销售(含网上销售):食品;陈皮初加工;销售(含网上销售):食用农产品;种植:果树、蔬菜、食用农产品;研发、加工、销售:食品、陈皮制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延伸阅读:
新会陈皮是什么?
新会陈皮,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柑皮以贮藏的时间越久越好,存期不足三年的称果皮或柑皮,存期足三年或以上的才称为陈皮。
陈皮以
广东所产为佳,历史贸易中特称“广陈皮”,以别于其他省所产。清代大医师叶天士所开的药方“二陈汤”,特别写明“新会皮” 。因不是新会所产的其药效远逊,且乏香味而痹口(即苦辣味),所以新会陈皮价格较高,皮比肉贵。
新会陈皮散发芳香扑鼻的香味,是其独有品质。由于新会陈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现行销全国和南洋、美洲等地区。
2006年10月2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新会陈皮”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
历史渊源
新会,古称冈州。“大红柑”和“茶枝柑”是同一栽培品种的别称,在新会,它们多被称作“新会柑”,以强调正宗新会地产之意。历史以来,“新会柑”最主要、最著名、最具价值的制品就是“新会陈皮”,也以此为核心价值和品牌文化。
《广东柑桔图谱》记述:“大红柑原产新会,主产新会。果皮是制中药陈皮及陈皮系列食品的正宗原料。”《广东植物志》记述:“茶枝柑,别名大红柑、新会柑,主产新会,果皮晒干即中药陈皮的正品”。
世间有川陈皮、广陈皮等,以广陈皮为上品;广陈皮中以新会产地陈皮为正品,更以经年陈藏为珍品。
新会陈皮,又名“冈州红皮”,其质优,独具地道药材特色,为“广陈皮”的上品。因此,经营新会陈皮早已成为一个行业。相传唐代开始有“陈皮”的名称,而新会专门种柑取皮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早在元朝初期,新会柑桔生产已见记载,在外海(龙溪),仅陈氏一户便有“甘(柑)子田租十石”。
元末明初新会诗人黎贞的诗集中有“尘外亭前桔柚肥”。明中陈白沙的诗集中有“橙桔盈园野芳杂”的诗句。而梁启超《说橙》中也对柑桔生产提出自己的看法到明代,有新会商人利用运销葵扇之便,也将新会陈皮销往外省。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新会葵商在重庆、成都等地相继开设德隆、悦隆等9家“隆”字商号,主营葵扇又大量经销新会陈皮。清末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新会乡土志》记载,新会陈皮为当时主要物产之一。
民国元年(1912年)前后,会城有经营新会陈皮的专营店30间、兼营葵扇的商号五六间,它们集中于会城河以南贤洲街一带(今冈州大道中原贤洲路段),其中的一些大户还在上海等地开设批发店,这些大户不少是经几代人的传承。其中以刘怡记(最初叫刘全记),清乾隆年间(1736--1795)开业,生意较大,较为著名;而小户在本地或广州卖货。当时,新会陈皮被运到上海、重庆、广州3个主要市场,然后转销到全国各地。
抗日战争前,新会每年产新会陈皮量约700吨,仍未能满足全国各地需要。这样大批量的新会陈皮,由各商号向小贩收购,而小贩则到全县各乡村作零散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