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入选名单公布
培养打造新时代气象人才梯队
2020年12月29日,中国气象局印发通知,公布2020年度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入选名单。8位同志入选气象杰出人才,37位同志入选气象领军人才,101位同志入选首席气象专家;53位同志入选青年气象英才;22位同志入选西部和东北优秀气象人才。
为何要实施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这些人才是如何选拔出来的?未来如何培养?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气象局人事司负责人。
何为“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
新时代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又称气象“十百千”人才计划,于2019年出台,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部署和要求,统筹优化部门人才计划,加快气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打造优秀高层次气象科技创新人才梯队的重大举措,是气象部门实施的重点人才计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这其中人才的作用至关重要。如何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是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党组高度关注并着力推动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国气象局人事司负责人介绍,实施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的目的,就是按照中央要求,优化人才计划结构,加快实施人才强局战略,紧紧围绕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气象服务保障和气象现代化建设需求,培养打造一支热爱气象事业、勇于创新发展的优秀高层次人才队伍,为顺利实现建设气象强国的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气象杰出人才(10名左右);第二层次为气象领军人才(100名左右);第三层次为气象优秀人才(1000名左右),包括首席气象专家、青年气象英才、西部和东北优秀气象人才三个类别。中国气象局将通过梯队建设,进一步调动人才创新创造的积极性,最终形成定位清晰、覆盖重点、梯次设置、有序衔接的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支持体系。
如何科学地把人才选出来?
明确选拔目标后,“怎么选”就成为关键。
一方面,中国气象局落实中央人才评价改革要求,坚持品德、能力、业绩评价导向,坚持把品德放在首位,注重职业操守;突出评价创新能力和潜力,突出评价工作实绩和事业贡献,克服“四唯”倾向。另一方面,建立分级分类评价机制,按照“干什么、评什么”,让评价标准更多元,更贴合工作实际。
据介绍,遴选气象领军人才,重点考察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和领军才能;遴选首席气象专家,突出评价业务把关能力和技术水平,在气象业务服务、重大业务工程建设中的核心骨干作用;遴选青年气象英才,着重考察创新能力和潜力;遴选西部和东北优秀气象人才,突出评价在西部和东北的业绩贡献。
中国气象局在遴选中也统筹考虑专业领域分布、层级分布和梯队结构,注重选拔中青年骨干人才。遴选出的气象领军人才,主要以国家级业务科研单位专家为主,并涵盖省级气象部门优秀专家;首席气象专家的遴选则注重气象业务服务的广泛性,预报服务、综合观测、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科普等领域专家均有入选,特别是多位地市级气象部门优秀专家也成为首席气象专家。
“是荣誉更是责任,‘领军’承担着对某一领域或方向全国牵头人的职责使命,要更好地组织全国和区域力量,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防灾减灾需求取得更大成绩。”气象领军人才、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所长崔春光说。
贵州省六盘水市气象局正高级工程师池再香表示,入选首席气象专家出乎意料,也备受鼓舞,这鞭策她和团队要更加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入选人才将得到哪些支持?
按照《新时代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实施办法》,中国气象局将在支持期内对入选人才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在项目资源和团队支持上,优先支持气象杰出人才、气象领军人才组建创新团队,领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业务工程建设项目。所在单位在选题立项、人员调配、经费使用等方面为其提供大力支持。
积极支持和鼓励入选人才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充分利用气象科技骨干出国(境)访问进修项目等,优先支持其出国(境)研修,拓展科技视野,提高学术水平。
对于青年气象英才,将进一步完善导师制,为每一位青年气象英才选聘学术导师,结合其特长和专业方向,量身打造发展规划并提供跟踪指导,鼓励其在重大科技项目、重大业务工程中发挥作用,增加其参与重大科技活动的机会。中国气象局还将为青年气象英才、西部和东北优秀气象人才提供一定经费,支持其开展项目研究。
在支持保障的同时,中国气象局还将加强对入选人才的考核评估,在创新能力、创新业绩、领衔作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方面设定相应的工作目标,通过年度考核和支持期综合考核等方式,对入选人才开展评估。
最新建设项目推荐